小麦是河南、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黄淮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许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由于多年的秸秆还田,土传病害逐年增多,危害也越来越重。由于土传病害比较隐蔽,农民对病害的预防认识还不够,每年都会造成严重危害,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已经成为限制小麦面积扩大的重要限制因素。今天,小编告诉大家一个防治小麦土传病害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可将几乎所有土传病害轻轻松松一次防治干净。
小麦主要土传病害和危害特点
小麦土传病害有很多,目前,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茎基腐病等,这些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幼苗的根茎部,根系发病后,停止生长,根系少,植株生长缓慢,分蘖少,形成弱苗,严重时在苗期即可造成幼苗死亡;茎基部被害,初期只危害基部叶鞘,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扩展到茎上,在茎上出现褐色病斑,地上部水分和养分供应减少,麦苗生长缓慢,田间麦苗发黄。后期,当病斑环绕茎一周后,由于病部以上得不到水分和养分,造成植株枯死。此时发现再进行防治已经晚了。
发病规律
掌握这些病害的发病规律,才能找到最有效防治防治方法。这些病害的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分生孢子等附着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当秸秆还田的时候,这些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茬小麦的主要初侵染源。秋季小麦播种后,种子上和土壤中的病原菌开始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开始侵染小麦的种牙、根系等部位,病菌在寄主上进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其它植株,造成病害危害越来越重,发病范围越来越大。
发病原因
造成这些土传病害发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品种不抗病:品种抗病性差生导致病害发生和蔓延的最重要的原因,由于全蚀病、茎基腐病和根腐病最近几年,危害才明显严重,选育品种时,这些土传病害不是选育目标,造成目前生产上还没有有抗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和茎基腐病的品种,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就会很快在田间蔓延,危害严重。
(2)适宜的环境条件:病菌在土壤中能否萌发,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土壤湿度,当温湿度适宜时,土壤中附着在秸秆上的病菌才能萌发,并在田间快速蔓延。冬季温度较高,降雨频繁有利于病菌的发生,因此,发病严重,反之,发病就轻。
(3)土壤条件:上年度发生严重,秸秆大量还田,土壤中病菌基数高,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就会发病早,而且严重;土壤年重低洼,经常积水地块,为病菌萌发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这些土传病害由于主要危害地下根茎,一旦发生,防治十分困难,必须提前预防,才是有效防治这些病害最有效的方法,常用方法有: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这些病害最简单、最省事、最有效的方法。前几年,全蚀病、纹枯病发生比较严重,最近几年选用的小麦许多品种都抗纹枯病、全蚀病,比较好的品种有山农29、山农30、郑麦136、郑麦1860、烟农999、烟农1212、皖垦麦0622、百农4199等品种。
(2)药剂拌种:选用优质的拌种剂是防治这些土传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可在小麦播种后前,选用以下拌种剂进行拌种:
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690-1380毫升/100千克种子比例进行拌种,
用30%吡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90-120克/100千克种子拌种,
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470-700克/100千克种子比例拌种,
用52%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700-800毫升/100千克种子拌种;
任选一种,按照要求将种衣剂均匀包裹在种子表面,均可达到较好的防治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的目的,持效期可达80天以上,省工省时,持效期长,效果好。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问题,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