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澜海阔国际广告有限公司
央视一套《新闻30分》广告价格
央视综合频道《新闻30分》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午间新闻节目,节目由长啸、崔志刚、贺红梅、李文静主播。
节目以国内外要闻、话题性新闻文化类新闻为主。
节目于1995年4月3日起每日中午12: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每天12:00-12:30在cctv-1和cctv-13并机播出(特殊情况只在cctv-1播出、且有可能延时播出)。《新闻30分》是央视新闻节目的名称中一包涵了节目时长的,但是由于每次都插播广告,除特殊情况下,新闻内容从来没有超过30分钟。在全国哀悼日期间,除中文国际频道和其他外语国际频道等外宣频道外,其他频道全部并机直播。《新闻30分》时效性、高关注度和喜闻乐见,因其新颖、灵活的新闻报道直播方式,深受广大观众的好评和厚爱,随即成为中央电视台十大栏目之一。
cctv-13新闻频道《共同关注》广告价格
一、频道简介
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占据全国新闻节目的收视市场的四分多三,新闻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整点新闻将以快的速度向观众提供手的国内国际新闻资讯,突出时效性和信息量,实现滚动、递进、更新式报道。新闻中心在全国31省市建立了应急报道点,全球大多国家设有海外记者站,对全球形成有效覆盖。以新闻直线为主线,快速度微码经一手国内国际新闻资讯,流动、递进有及时更新动态新闻。针对重点热点新闻,邀请着名新闻评论员进行深入解读将电视新闻评论常态化,让观众以更新的视角把握新闻信息,以优势,占领舆论的主流。
二、收视亮点
作为毗邻招标段,晚间收视至高点《新闻联播》前直播栏目,以其清新、简洁的报道形式在该频道所有资讯类栏目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新闻频道晚间黄金收视线上的一个高峰,从而使晚间收视由此渐入佳境,观众流入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全年平均收视率为0.7%,高可突破1.6%。随着节目报道的不断深入和更新,全年收视保持稳中有升,已成为新闻频道不可多得的低投入、高回报的传播平台。
三、栏目特征
《共同关注》关注民生,关注生活!助企业品牌提高关注度和认可度,让品牌价值伴随央视的强势栏目成为受众“共同关注”的焦点。该栏目从开播至今,凭借其新闻时效性强,报道形式创新,国内、国际新闻均有涉猎,以及现场连线,评论员参与讨论等等,几年来聚集了一批高学历、高收入、消费能力强的固定收视人群,因此该栏目成为很多客户及知名品牌常年投放央视的可以选择]媒体。
四、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日18:00-18:55
央视一套《朝闻天下》广告价格
央视一套《朝闻天下》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的早间新闻节目 ,节目由郑丽、张仲鲁、严於信、胡蝶、何岩柯、郑天亮、宝晓峰主播。节目以重大国内、国际新闻报道为主,文化体育新闻和天气出行资讯、生活服务资讯为辅。节目于2006年6月5日起每日早6:00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180分钟的节目中,每小时以天气预报的方式,提供一次天气出行服务,同时还将在节目中以滚屏字幕方式全程发布天气信息,并全程加挂标准时钟,以吸引观众锁定频道,并形成收视习惯。在保持原有国内国际时事新闻权威性的同时,《朝闻天下》强化了对社会民生新闻、天气出行资讯、文化体育资讯、时尚生活资讯等可视性强的题材,同时在表现方式上强化电视特性,突出视听感受。2006年6月5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改版后,早间时段播出的新闻和专题栏目除《东方时空》、《法治在线》外,将原有的6点档和7点档《整点新闻》、《媒体广场》及《新闻早8点》和早间时段的《天气·资讯》合并成为《朝闻天下》节目,当日即开播,
时长为150分钟(6:00~8:30)。06:00-08:30为cctv-1与cctv-13并机播出的时段,08:30-09:00为cctv-13独播时段。
版本
5秒
10秒
15秒
价格
(元/期)
64600
97400
121800
央视13套《东方时空》广告价格
一、频道简介
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占据全国新闻节目的收视市场的四分多三,新闻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整点新闻将以快的速度向观众提供手的国内国际新闻资讯,突出时效性和信息量,实现滚动、递进、更新式报道。新闻中心在全国31省市建立了应急报道点,全球大多国家设有海外记者站,对全球形成有效覆盖。以新闻直线为主线,快速度微码经一手国内国际新闻资讯,流动、递进有及时更新动态新闻。针对重点热点新闻,邀请着名新闻评论员进行深入解读将电视新闻评论常态化,让观众以更新的视角把握新闻信息,以优势,占领舆论的主流。
二、收视亮点
人群收视率高达1.11%、1.04%、1.07%
各栏目千人成本均在12元左右,是广告投放可以选择]的优质资源精准覆盖领袖群体,倍受政商菁英青睐,汇聚高端购买力高端品牌云集,品牌背书凸显,强势打造品牌影响力,公信力,高效传达品牌诉求
三、栏目特征
央视一国际新闻综合播报栏目,被誉为国际版的“新闻联播”
中国具影响力新闻评论栏目,深具社会舆论监督、导向作用
央视一国际新闻深度评论栏目,触及事件本质,洞察真相。
1、从频道属性看:cctv-新闻频道是中国专业的实时新闻平台,央视以新闻立台,新闻是央视的核心竞争力;
2、从人群构成看:《东方时空》栏目以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等三高人群为主要收视人群,受到公务人员和各商界精英人群青睐;
3、从栏目优势看:《东方时空》是家喻户晓的品牌新闻类标杆栏目,坚持“新闻理想”,坚持做“热点深度报道”,立体还原事件真相,追踪新闻的发展脉络;收视率常年居新闻频道晚黄金时段,90%以上“国家品牌计划”合作企业都选择《东方时空》,优质的广告环境集结了众多国内外一线大品牌;
4、从电视的收视习惯来看:kol人群主要集中在20:00-23:00晚间时段,鉴于《东方时空》播出时段与kol人群收视习惯匹配度高,核心人群影响力高;
5、从传播层面的投放建议:国际国内大事件期间是《东方时空》栏目受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绝佳时机,2019年国内国际大事件频频;
四、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日20:00-20:55
五、广告价格
广告长度
5秒
10秒
15秒
刊例价格(元)/期
140,600
200,800
251,000
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前广告价格
央视综合频道《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晚间新闻节目 ,节目由郭志坚、康辉、海霞、李梓萌、欧阳夏丹、刚强主播。 节目以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农业、交通等方面新闻为主。该节目于1978年1月1日启播,现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1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13套)19:00并机直播,同时中国各大卫视和绝大多数地方电视台进行转播,节目时长通常是30分钟。自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通道的重要地位。《新闻联播》与中南海有迅捷的通道,是高级电视新闻发布机构。cctv-4的徐俐同志指出,《新闻联播》对于一则消息的论述,代表着中央对它的表态和定调。在一个更加开放的舆论环境中,《新闻联播》应该成为人们获取权威信息的有效渠道,这就要从自身的定位出发,使《新闻联播》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新闻联播》的收视率,因为只有被接收的信息才能产生传播的效应。
《24小时》像央视新闻频道其他节目一样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节目时间进行调整。例如2009年12月31日的节目,由于同步转播祖国各地零点倒数盛况,而将节目延时至2010年1月1日0时15分。2010年1月3日的节目,由于播出由水均益主持的特别节目《这世界,这十年》而暂停播出一期节目。2010年后一天的《24小时》改为从21:30开始直播的新闻频道年终特别节目《跨越2010》,之后每年的后一天如此。。
播出时间:23:00
一、改变说教方式,构筑公共平台
1.主持人与观察员双向制动,形成开放的话语场
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大都寄生在所报道的事实中,评论的内容通常是主持人几句不痛不痒的批评和调侃,总体上是为新闻事实服务的。《新闻1+1》则开创了一种以主持人加观察员为主要形式的二人转式的新样态。主持人不仅是一个提问者和串联者,而且对节目观点的系谱进行宏观把控,对新闻意见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平衡,把选题外围的思考空间交给观众,在每个关节点发出疑问,防止受众落入窠臼,既把他们引进来,又让他们能厘清关系,顺畅地走出去。
2.把握好问责式选题的容忍度,为新闻当事人行使反论权提供平台
在批评型或者舆论监督型节目中,《新闻1+1》往往是通过个案反映普遍问题,探究制度中的漏洞、体制中的弊端、法律中的瑕疵,站在体制机制层面进行反思。即使是对个案进行问责,也是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首先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解读当事人做这件事的动机。其次是举出大量事实作为论据,后的议论环节也留有一定回旋的空间。
3.充分利用网络,构筑公共意见的集散地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这个时期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因此,就传播的影响力而言,以往依靠某一个(类)媒介强势覆盖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新闻1+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选题大都是采用网络上热议的话题,着力于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点进行探讨,并且充分尊重不同利益群体的情感诉求。《新闻1+1》通过网络话语和官方话语互搭梯子的方式让草根议程走上了公共议题的舞台,既集纳公共领域意见,又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让偏私或者非理性的网络语言得到自我修正。
二、触及敏感议题,建立宏观架构
《新闻1+1》的主题大致分为三类:时事政策解读、公共话题、突发事件。每类主题都敢于选取一些较为敏感的话题,触角也会伸向体制机制层面,为决策层提供一种思路和参谏。这一方面需要胆识和评论策略,更重要的是必须把握好评论时机,在大量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寻求忠恕、公允、客观、平衡的新闻意见。
在时事政策解读方面,《新闻1+1》曾推出一期引起网民讨论的节目--《临界点:中日关系圆桌论坛》。节目中双方嘉宾的交锋非常激烈,谈到许多敏感问题时也直言不讳。节目后,双方拉手的姿态也表现出中日关系正在走向暖春的新图景,为观众呈现出国家意义层面上的中日关系,从新闻控制的角度上说有利于引导受众理性地看待日本社会和民众,从而完成媒介层面上的政治意义建构。